广西民族大学2025年1月22级23级24级期末考试-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专升本)(标准答案)
总分100分
交卷
判断题
1、自我评价是通过社会比较一种途径来实现的(2 分)
正确
错误
2、根据攻击方式的不同,攻击行为可分为言语攻击和动作攻击。(2 分)
正确
错误
3、社会心理学家一般都把模仿分成无意模仿和有意模仿两类。(2 分)
正确
错误
4、攻击行为是指违背了社会主流规范,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状况及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2 分)
正确
错误
5、人际沟通可以通过动作、空间距离来实现,所以不一定要借助符号系统。(2 分)
正确
错误
6、社会规范不会使个体的行为发生改变。(2 分)
正确
错误
7、人际关系系统不是情感支持系统。(2 分)
正确
错误
8、社会标签对个体的行为和自我评价产生重要影响。(2 分)
正确
错误
9、爱情三角理论由埃里克森提出的。(2 分)
正确
错误
10、群体决策的过程中,个体往往不会争取自己的权益。(2 分)
正确
错误
多项选择题
11、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2 分)
A.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B.个体对将来的期望
C.文化差异
D.个体的能力
E.个体的知识水平
12、理智的对抗方式有()(2 分)
A.消极对抗
B.发泄不满
C.改变策略
D.侵犯行为
E.自我辩解
13、访谈中提问的技巧有( * )。(2 分)
A.开始交谈时应有寒喧之词以调节氛围
B.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C.访谈时应与被访者保持交流,认真听,记,并适当给予被访者鼓励,但要避免诱导。
D.对被访者应有耐心,如有遗漏,应请对方补充回答。
14、人际关系具有(2 分)
A.群体性
B.直接性
C.情感性
D.个体性
15、美国社会心理学出现危机被认为的原因有(2 分)
A.不科学
B.实验室的局限
C.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D.理论脱离现实
E.社会期望过高
单项选择题
16、两夫妻在一起,男的打呼噜,女的开始根本睡不着觉,后来没有呼噜声她反而睡不着。说明她()了噪音(2 分)
A.适应
B.屏蔽
C.习惯
D.吸收
17、社会行为是人对()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2 分)
A.社会因素
B.现实生活
C.周围环境
D.即时情境
18、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分)
A.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范
B.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
C.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D.成年期的社会化
19、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 * )(2 分)
A.社会动机
B.习得性动机
C.成就动机
D.抱负动机
20、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 * )。(2 分)
A.动机
B.感觉
C.态度
D.知觉
21、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2 分)
A.刻板印象
B.印象形成
C.第一印象
D.总体印象
22、下面那句话涉及态度的认知成分( * )。(2 分)
A.这个蛋糕很漂亮
B.生日牌上写着英文字母
C.餐桌上有一个蛋糕
D.蛋糕上有一个生日牌
23、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2 分)
A.社会动机
B.社会态度
C.主观体验
D.社会知觉
24、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2 分)
A.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
B.特异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性高
C.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
D.特异性高、共同性高和一致性低
25、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2 分)
A.观察法
B.档案法
C.内容分析法
D.实验法
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2 分)
A.交换性原则
B.相互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平等性原则
27、根据角色扮演者他的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规定性角色和()(2 分)
A.开放性角色
B.纪律性角色
C.领导角色
D.限制性角色
28、( * )既指个体达到目标受阻的情境,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2 分)
A.挫折感
B.心理需要
C.焦虑感
D.动机受阻
29、大众传播的心理效力是有限的观点是由( * )提出的(2 分)
A.有限效力论
B.强效力论
C.子弹论
D.适度效力论
30、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2 分)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理论研究
D.群体研究
31、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的关系。(2 分)
A.无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很复杂
32、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 * )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2 分)
A.第一印象
B.近因效应
C.观众效应
D.光环效应
33、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2 分)
A.不变
B.不确定
C.增加
D.减少
34、人云亦云是一种( * )现象(2 分)
A.去个性化
B.社会干扰
C.社会惰化
D.从众
35、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2 分)
A.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或臆测
B.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C.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和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或恐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D.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
填空题
36、 按照动机及活动本身的关系,可把动机分为( )动机及外部动机。
(2 分)
37、 "我"这一概念可指两个方面,一是主观的"我",一是()的"我",人类学家米德把前者称为"I",把后者称为"me"。
(2 分)
38、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 * )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2 分)
39、 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和()之间的关系。(2 分)
40、 噪音一般分为两类,短期噪音和()噪音。
(2 分)
简答题
41、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10 分)
42、个体社会化的特点。(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