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家喻户晓的童蒙教材《三字经》相传是南宋时期宁波鄞县人( )所写。
A.王应麟
B.王致
C.王说
D.杜醇
2.宁波历史上最早的书院是( * )。
A.余姚学宫
B.桃源书院
C.蓬莱书院
D.妙音书院
3.宁波最早的州学建于( 青书学堂 学习通 学起 柠檬文才学堂 作业答案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宁波人开始效仿西方教育,建立的新式学堂有( )
A.桃源书院
B.储才学堂
C.宁波法政学堂
D.中兴学堂
5.古代宁波学塾有( )。
A.义塾
B.村塾
C.私馆
D.私塾
6.宁波慈溪人( )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青年教育家,提出全人生教育指导思想。
A.蒋梦麟
B.杨贤江
C.张雪门
D.张寿镛
7.明清之际,( * )提出教育内容应包括经学、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四部分。
A.王阳明
B.程端礼
C.杨贤江
D.黄宗羲
8.( )重视道德教育,最早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
A.王致
B.王说
C.楼郁
D.王阳明
9.编撰《读书分年日程》的是( * )。
A.庆历五先生
B.淳熙四先生
C.程端礼
D.王阳明
10.创建桃源书院的是( )。
A.王致
B.王说
C.楼郁
D.杜醇
11.宁波最早的儒学教育家群体是( )。
A.庆历五先生
B.淳熙四先生
C.四明学派
D.姚江学派
12.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因王阳明年轻时曾在绍兴会稽山阳明洞修炼导引术,取号“( ____ )”。 致良知”是通过自身的( ____ )和道德实践活动,开显知善知恶的本能意识的过程。 “知行合一”的内在关系是:知是行之始,( ____ )。 “王门四句教法”:即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 ____ )。 王阳明在余姚龙泉山中天阁墙壁上题词,勉励学生务必做到:“道德仁义之习要日亲日近,势利纷华之染要( ____ )”。
13.“良知”一词,源出于孔子的《论语》中。
14.“孝亲”必须先从书本上弄清“孝”的道理,然后再去实践。
15.“致良知”是“必有事的工夫”,是指“知”和“行”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16.王阳明认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是指良知具有特殊性。
17.“心外无物”本义是指人能够认识世界万物的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