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形考任务(绪论、第一章)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1871年,英国著名学者泰勒在《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一书中对 “文化”的定义,在学术史上有广泛的影响。
2.作为翻译与会的“文化”,当初是借用了日文译词,其词原型拉丁文Cultura,含有耕种、居住、文明、练习、注意等多重含义。
3.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种区分是研究者们所研究的不同学科和课题的需要。
4.文化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5.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一次递降,呈现出三大阶梯式的地形地貌。
6.地理、气候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并且赖以创造文化的物质基础。
7.“胡焕庸线”的两个端点分别是东北的丹东和西南的腾冲。
8.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伏羲“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认为他发明了农业。
9.农业在我国的诞生,大约在距今10000年以前旧石器时代到来之际。
10.至迟在公元前5500年以前,水稻的驯化过程已经在中国的南方最终完成。
11.黄河流域、辽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黍、粟类农业作物的中心区域之一。
12.在我国历史上,牧业文明的出现要早于农耕文明。
13.文献和目前的考古材料说明,夏商周各有来源。
14.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大国时代的到来。
15.君权高于神权,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区别于西方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
16.“中国”两字连用,最早出现在( * )的铭文里。
A.后母戊鼎
B.大盂鼎
C.何尊
D.虢季子白盘
17.西周末年,西北( * )势力的壮大,最终导致西周王室的倾覆和政权的东迁。
A.绵诸
B.犬戎
C.匈奴
D.鬼方
18.战国前期,( * )修筑西起造阳,东至襄平的防御工事,从此中国农牧业分布区之间,出现了人为的长城界线。
A.燕国
B.赵国
C.齐国
D.秦国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 * )。
A.《尚书》
B.《论语》
C.《孟子》
D.《史记》
20.“夏,中国之人也。”这句话出自( * )。
A.《尚书》
B.《论语》
C.《史记》
D.《说文解字》
21.关于文化的结构分类:( * )。
A.物态文化又称为物质文化
B.心态文化又称为精神文化
C.行为文化以民风和民俗形态出现
D.制度文化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等制度
22.文化具有( * )等特征。
A.同一性
B.时代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23.关于文化的同一性特征:( * )。
A.文化是对自然地人化
B.人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化
C.不为社会成员共同接受和理解的事物,不属于文化现象
D.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属于全人类共有的文化。
24.关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 )。
A.文化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
B.文化是一个历史性概念
C.每一代人都生活的文化环境都不是特定的
D.每一代人根据时代需要,对所继承的传统文化进行利用和改造
25.关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 )。
A.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紧密相关
B.民族文化也反映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内容
C.文化的地域性与文化的民族性相比较,前者更为有包容性和机动性
D.文化的地域性与文化的民族性相比较,后者更为有包容性和机动性
26.近万年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种人类居住形态是( * )。
A.穴居
B.定居村落
C.城邑
D.游牧
27.唐宋以来,地理、气候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在( * )。
A.东南农耕区和西北畜牧区的人口、占地面积比例基本保持至20世纪30年代
B.中国南方的产业结构以稻作农业为主
C.中原一带的产业结构粟作农业为主
D.北方地区产业结构以牧业为主
28.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快速发展,成果显著,主要是( * )。
A.出现金属冶铸业,标志着铜石并用时代的到来
B.快轮制陶技术普遍应用,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水平
C.养蚕缫丝和手工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D.治玉、漆器、建筑各行业的大发展,扩大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化加速发展
29.心态(精神)文化包括( * )。
A.价值观念
B.知识系统
C.审美情趣
D.思维方式
30.从文献和考古资料看,夏商周三代:( * )。
A.从族系发展看,三者之间曾经存在长期的独立并存关系
B.从建立中原王朝角度看,有先后承继关系
C.三者最初都不是以汾、渭、伊、洛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土著居民
D.三者最初都是以汾、渭、伊、洛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土著居民
第二次形考任务(第三章、第四章、第九章)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问题的理论体系。
2.中国古代哲学与古代西方哲学、古代印度哲学都属于世界著名的传统哲学。
3.《易》是儒家经典。
4.“仁”与“礼”是先秦儒家思想学说的两大核心内容。
5.两汉经学的代表人物是王弼。
6.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为广泛的宗派。
<*>对
错
7.西汉王充把“天”还原为没有意志的物质存在。
8.中国宗教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9.佛即佛陀的简称,是梵语浮屠的音译,意为觉悟。
10.佛教在发展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三大教派,即密宗、大乘和小乘。
11.禅宗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在中国本土化改造的最终完成。
12.道教第一部正式经典是三国时期出现的《太平经》。
13.道教在唐朝时期被提升为国教。
14.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叫《诗经》,收录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15.楚辞开辟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16.唐初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被称作“初唐四杰“。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著名诗句。
18.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其词作铺叙有序,情景交融,缠绵悱恻,号称“婉约词宗”。
19.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词作风格新明独特,代表着婉约派走向高峰,被称为“易安体”。
20.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它们都是诗歌的一种题材样式。
21.张养浩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22.我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23.《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4.班固的《汉书》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5.汉赋的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和扬雄,并称“扬马”。
26.《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神话传说总集。
27.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有凌濛初“三言”、冯梦龙的“二拍”,“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8.中国的传统戏剧起源于先民祭祀娱神的歌舞。
29.宋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从宫廷到民间均很盛行。
30.杂剧的角色主要分“末”、“旦”、“净”、“丑”。
31.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西周的钟鼎文。
32.汉代各种书法体的雏形都已出现,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奠基时期。
33.唐朝的吴道子人物绘画笔墨线条无出其右,素有“曹衣出水”的美誉。
3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和记录了南宋都城临安城的繁华景象,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35.我国的音乐在先秦时期就诞生了五声阶名,即宫、商、角、徵、羽。
36.明清两代民间小曲兴盛,《孟姜女》《醉太平》是其中的代表。
37.唐代的舞蹈按照风格特点划分,有“软舞”和“健舞”两大类,广泛地流传在宫廷、贵族士大夫中和民间。
38.唐代乐舞艺术高峰时歌舞大曲具有大型歌舞的高级形式,最为著名的是《破阵乐舞》,被誉为舞蹈之冠。
39.四川乐山大佛建于唐代,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最大的佛像,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40.宋元至明清是雕塑艺术发展的低潮时期,数量和质量均不如前代。
41.“仁政”学说的创立者是( * )。
A.孔子
B.曾参
C.孟子
D.荀子
42.宋明理学的创始人是( * )。
A.张载
B.周敦颐
C.朱熹
D.王阳明
43.明确提出“天人合一”命题的学者是( * )。
A.董仲舒
B.朱熹
C.张载
D.王阳明
44.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陶渊明
B.谢灵运
C.孟浩然
D.柳永
45.元代杂剧奠基人是( * )。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郑光祖
46.相传三国( * )创造了楷书。
A.张芝
B.钟繇
C.王羲之
D.王献之
47.有“吴带当风”之誉的画家是( *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张择端
48.音乐理论著作《乐谱》是( * )的著作。
A.嵇康
B.万宝常
C.李隆基
D.郭沔
49.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乐舞是( * )。
A.《盘鼓舞》
B.《清商乐》
C.《羽衣霓裳舞》
D.“盅碗舞”
50.杨惠之是( * )著名雕塑家,擅长塑造人物。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51.隋唐是中国佛教宗派形成时期,其出现了八大宗派,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三个佛教宗派是( * )。
A.天台宗
B.华严宗
C.禅宗
D.律宗
52.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宇宙结构的讨论,主要有( * )等理论框架。
A.盖天说
B.浑天说
C.宣夜说
D.地心说
53.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有( * )。
A.重视政治伦理
B.重视唯物辩证与直觉思维
C.重视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D.重视逻辑思维和概念推理
54.佛教四大名山是指( * )。
A.山西五台山
B.四川峨眉山
C.安徽九华山
D.浙江普陀山。
55.下列属于道教名山的是( * )。
A.湖北武当山
B.四川青城山
C.四川峨眉山
D.泰山
56.关于《史记》:( *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包括本纪、表、书、世家、传、志等共130篇
57.关于中国古代小说:( * )。
A.《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是《穆天子传》是“小说中之最古者”
B.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有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C.唐代小说被称为传奇,多为文言短篇小说
D.宋代传奇小说没落,代之以根据传奇改写的话本小说
58.明代著名的四大奇书指(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金瓶梅》
59.元杂剧四大悲剧包括( * )。
A.《窦娥冤》
B.《汉宫秋》
C.《西厢记》
D.《倩女离魂》
60.下列属于宋代书法四大家的是( * )。
A.苏轼
B.黄庭坚
C.米芾
D.蔡京
第三次形考任务(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
试卷总分:100 得分:94
1.上古之际中原的传统服饰为下衣上裳制。
2.春秋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千载佳话。
3.商周以降,贵族男子戴冠是一种礼仪规定,属于礼制范畴,是身份、地位以及官职的象征。
4.体衣分为上衣和下裳。
5.我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和北方的黄河流域,分别是世界上粟作农业和稻作农业的发源地。
6.烹饪作为一门艺术,在周代已经趋于成熟。
7.蔬菜在距今6000前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开始种植。
8.“茶马互市”在唐代已经出现。
9.春节和新年最初与节令农时有关。
10.清明节即是节气又是节日,有时也称“踏青节”。
11.行辈婚制是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度形态。
12.在中国,“家”与“户”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其中“家”主要指以居住地为标志的群体。
13.我国南方民居的木构框架多采用抬梁式。
14.均衡对称的中轴线群体组合布局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合原则。
15.“一颗印”民居样式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一带。
16.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陶釜距今约18000年,是我国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陶器。
17.清代制瓷业的创新在于出现了珐琅彩和粉彩。
18.西周天子祭祀天地四方的玉器有璧、琮、圭、璋、琥、璜,称为“六器”。
19.马家窑文化遗存发现的铜镜是目前我国最早形态的铜镜。
20.我国制作和使用漆、竹、木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
21.雕漆是指雕刻之后再施漆面的一种工艺技法。
22.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反映的古代中秋节的情景。
23.关于中国古代服饰,至迟在( * ),已经在防寒御暑的基础上具有了装饰、美化的意韵。
A.旧石器时代中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时代时期中期
24.古典文献中的“箸”是指( * )。
A.碗
B.盘
C.筷
D.勺
25.烈性烧酒(蒸馏酒)制作技术是( * )传入我国的。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26.至( * )时期,中秋节发展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A.汉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27.( * )又称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
A.乱婚制
B.行辈婚制
C.偶婚制
D.专偶婚制
28.从家庭结构看,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称为( *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单独家庭
D.联合家庭
29.就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框架式木结构建筑可以追溯到史前长江流域的( * )。
A.河姆渡文化
B.仰韶文化
C.马家窑文化
D.大汶口文化
30.中国古代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建筑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是( * )。
A.抬梁式
B.穿斗式
C.井干式
D.石砌式
31.目前考古学研究表明,早在( * ),中国就已经发明了瓷器。
A.商代
B.春秋
C.战国
D.汉代
32.从( * )开始,中国制玉出现民间玉器与宫廷玉器的分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33.在夏商周时代,用于盛放饭食的青铜器是( * )。
A.卣
B.敦
C.盘
D.钟
34.战国时期漆器生产最发达的诸侯国是( * )。
A.秦国
B.齐国
C.楚国
D.赵国
35.在中国古代,自从( * )以来便形成了户籍制度。
A.春秋
B.战国
C.秦
D.汉
36.上古头衣各有专名,主要为( * )。
A.冠
B.冕
C.弁
D.帻
37.古代中原农业民族习惯上把饮食分为四大类,即( * )。
A.食
B.膳
C.馐
D.饮
38.关于茶和饮茶习俗;( * )。
A.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饮料
B.云南和四川一带,是最早的产茶地区,早在商周时期,饮茶已经成为蜀中的风俗
C.南北朝时期饮茶习俗逐渐流传到北方草原一带
D.茶文化典籍《茶经》是隋代陆羽的著作
39.关于我国的饮茶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
A.粥茶阶段
B.饼茶阶段
C.茶肆阶段
D.散茶阶段
40.中国传统“三书六礼”中“三书”指( * )。
A.聘书
B.礼书
C.家书
D.迎亲书
41.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 * )。
A.萌芽于史前
B.定制于秦汉
C.成熟于唐宋
D.完善于明清
42.夏商周时期,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发展表现在( * )。
A.出现台基式建筑
B.出现城邑群
C.发明砖、瓦等建筑材料
D.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用书《营造式法》
43.关于客家土楼:( * )。
A.多集中于闽南山区,俗称“圆寨”
B.有圆形土楼、方形土楼、“围龙屋”、吊脚楼等四种形式
C.方形土楼在南方的出现时间要早于圆形土楼
D.“围龙屋”最早建于汉魏时期,盛行于唐宋
44.在陶器的早期发展阶段,由于陶窑密封不好,所烧制的陶器一般是( * )。
A.褐陶
B.红陶
C.黑陶
D.灰陶
45.关于瓷器:( * )。
A.青瓷是中国古代传统磁系
B.北朝末年,我国在传统青瓷基础上,开始生产青花瓷
C.白瓷的出现和发展,决定了隋唐以后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基本格局
D.唐代以后,正式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两大窑系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
46.在下列( * )等文化中,均发现了我国最早的玉器。
A.小河西文化
B.兴隆洼文化
C.小南山文化
D.跨湖桥文化
47.清代玉器制作的两大中心是( * )。
A.北京宫廷玉作
B.扬州
C.苏州
D.广州
48.关于宋元漆器制作和工艺:( * )。
A.官方设有漆器生产的专门机构
B.民间作坊普遍存在
C.漆器作为商品在市场广泛交易
D.漆工专著《髹漆录》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