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考核 论文 答案联系 3064302332 微信:wxxygzs
东师《学前儿童游戏论》2023年春学期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儿童能够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这说明儿童具有了:
A.角色行为
B.角色扮演
C.角色意识
D.以物代物
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系统的游戏理论是:
A.经典的游戏理论
B.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C.社会历史文化学派的游戏理论
D.游戏的觉醒理论
3.学前儿童游戏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
A.真实性
B.虚构性
C.工具性
D.社会性
4.认知发展游戏理论认为象征性游戏结束于: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期
C.具体运算期
D.逻辑运算期
5.一些小动物或人物的滑稽造型如不倒翁等是:
A.娱乐玩具
B.智力玩具
C.结构造型玩具
D.音乐玩具
6.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这种游戏形式是: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7.教师采用问题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儿童探索、思考与表达的言语方法是:
A.说明
B.描述
C.建议
D.提问
8.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A.福禄培尔
B.皮亚杰
C.列昂捷夫
D.蒙台梭利
9.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是指:
A.游戏的内容
B.游戏的过程
C.游戏的目的
D.游戏的评价
10.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维果斯基
D.艾里康宁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局限性是:
A.过于强调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B.忽视了游戏作为儿童自由、自主活动的基本属性
C.过分强调成人与教育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D.将儿童游戏本质的界定停留在与动物游戏相同的认识水平
E.游戏异化为成人掌控和影响下的活动
12.游戏组织实施计划的结构包括:
A.游戏的场地
B.参加游戏的人数
C.本周的教育目标
D.游戏的类型及活动区
E.针对每类游戏及活动区的计划内容
13.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体现在:
A.有助于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
B.有助于儿童理解和遵守规则
C.有助于儿童发展思维能力
D.有助于儿童形成想象力
E.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4.玩具的搭配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对儿童游戏主题的影响
B.对儿童游戏范围的影响
C.对游戏对象的影响
D.对游戏时间的影响
E.对游戏场地的影响
15.以认知为主线的游戏发展阶段分为:
A.自由游戏阶段
B.表演游戏阶段
C.感觉运动游戏阶段
D.象征性游戏阶段
E.有规则游戏阶段
16.课程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高结构的课程中建构性游戏更常见
B.低结构的课程中象征性游戏和合作性游戏更常见
C.影响游戏的地点
D.影响游戏的时间
E.影响游戏的材料
17.弗洛依德的游戏思想是:
A.儿童游戏的动机是心理生活的唯乐原则
B.游戏能使儿童满足做大人能做的事情的愿望
C.游戏能使儿童掌握创伤事件和发泄敌意
D.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
E.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
18.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贡献是:
A.强调游戏是儿童主体性活动
B.彻底批判游戏的本能论
C.强调游戏产生、来源和发展受到社会制约的特点
D.强调游戏是人的社会性需要的满足
E.提高了学前教育实践中开展和指导游戏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9.家庭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亲子关系的影响
B.父母教育态度的影响
C.家庭结构的影响
D.父母年龄的影响
E.家庭气氛的影响
20.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将游戏分为:
A.独自游戏
B.感觉运动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结构游戏
E.规则游戏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现实角色三种类型。
22.游戏的象征动作是指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23.5岁的儿童不能提出游戏的主题,游戏只停留在动作的模仿上。
24.儿童在游戏中的言语,按照功能划分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师幼互动语言、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三种不同的类型。
25.儿童游戏常规要求儿童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游戏。
26.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贡献在于极大地提高了学前教育实践中开展和指导儿童游戏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推动了游戏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27.游戏内容受游戏形式的制约,而最终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程度所决定的。
28.同性玩伴和异性玩伴对游戏产生的相同影响。
29.游戏性体验是游戏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份和构成因素。
30.游戏场地应体现教育机智。
31.玩具及游戏材料价格越高越好。。
32.自主性体验是指一种生理快感,游戏中的生理快感主要是由于身体活动的需要和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唤醒水平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产生的。
33.大班儿童游戏中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
34.婴儿时期游戏的发展主要基于感觉运动性的认知水平上,游戏活动根本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35.体育玩具主要指在体育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器械、材料等。
36.儿童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仅需要营养,也需要运动,需要游戏。
37.规则游戏必须有两个以上儿童参加。
38.大班儿童能够提出游戏的主题。
39.结构游戏与角色游戏都有想象活动参与
40.儿童大约到4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合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