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做奥鹏全部院校作业、国开形考作业答案、在线作业、离线作业、答案联系 微信:wxxygzs
东北大学22秋《工业通风与除尘》在线平时作业1[有全部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一般的轴流式通风机,结构简单,噪声较小,风压较低。风压一般不小于500Pa。
2.通过工艺设计和工艺操作方法的改革,如果仍有有害物散入室内的,应采取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措施。
3.人体的冷热感觉与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流速和周围物体表面温度等因素有关。
4.过滤风速是影响袋除尘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细粉尘过滤风速要比粗粉尘高。
5.风机的轴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风机的空气所获得的实际能量, 它是风机的输出功率, 也称为空气功率。
6.尘源密闭后,要防止粉尘外逸,需要大多数粉尘排出。
7.两个型号相同的除尘器串联运行时,除尘效率是相同的。
8.槽边排风罩是外部吸气罩的一种特殊形式,专门用于各种工业槽。
9.粉尘粒径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大。
10.由于滤料的使用温度限制,处理高温烟气时,必须先冷却到滤料可能承受的温度。
二、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1.中净化除尘器主要用于通风除尘系统,要求净化后的空气含尘浓度不超过 。
A.1-2mg/m3
B.50—100 mg/m3
C.100—200 mg/m3
D.5-10 mg/m3
12.局部排风系统主要由 、风管、净化设备和风机构成。
A.密闭罩
B.局部排风罩
C.接受罩
D.槽边排风罩
13.排风口的位置应根据生产设备的工作特点及含尘气流的运动规律确定,排风口应设在罩内压力 的部位。
A.最高
B.最低
C.适中
D.较小
14.重力沉降室是通过重力使粉尘从气流中分离的,它仅适用于 的粉尘。
A.20{图}以上
B.10{图}以上
C.50{图}以上
D.100{图}以上
15.旋风除尘器利用离心力捕集粉尘,筒体直径愈小,尘粒受到的惯性离心力愈大。目前常用的旋风除尘器直径一般不超过 。
A.200mm
B.400mm
C.800mm
D.1000mm
16.为减小局部阻力,布置管道时,应尽量取直线,减少弯头。圆形风管弯头的曲率半径一般应大于 管径。
A.1倍
B.1~2倍
C.3倍
D.4倍
17.在不设有组织自然通风的房间中,当机械进、排风量相等时,室内压力等于室外大气压力。当机械进风量小于机械排风量时,室内处于 状态。
A.负压
B.正压
C.大气压
D.零压
18.根据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使用要求,通风和空调系统的风管有时需要把 的空气,沿风管侧壁的成排孔口或短管均匀送出。
A.等温
B.等湿
C.等速
D.等量
19.卫生标准中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的最高容许浓度,是从工人在此浓度下 进行生产劳动,不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职业病为基础制定的。
A.长期
B.短期
C.间歇
D.一日内
20.选用除尘器时要注意风量变化对除尘器效率和阻力的影响,旋风除尘器的效率和阻力是随风量的增加而 的,电除尘器的效率是随风量的增加而 的。
A.下降 下降
B.增加 下降
C.增加 增加
D.下降 增加
21.当一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就构成了分散系统,当分散在气体中的微粒为固体时,通常称为 。
A.烟尘
B.烟雾
C.粉尘
D.烟
22.在有害物产生地点直接将他们捕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这种通风方法称为 。
A.局部通风
B.全面通风
C.自然通风
D.稀释通风
23.对于冷过程的通风柜,应将吸风口布设在通风柜的 ,才能有效地控制有害物。
A.上部
B.下部
C.中间
D.上下均可
24.为了保证各送、排风点达到预期的风量,两并联支管的阻力必须保持平衡。设计时,除尘系统并联支管的压力差不应超过 。
A.5%
B.10%
C.15%
D.20%
25.细小的粉尘本身没有独立运动的能力,一次尘化作用给予粉尘的能量是 使粉尘扩散飞扬的。
A.不足以
B.足以
C.不一定
D.有可能
26.高效文氏管除尘器的喉管流速高达60~120m/s,对小于1{图}粉尘的效率可达到 ,但阻力也高达5000~10000Pa。
A.99%~99.9%
B.98%~99%
C.90%~95%
D.95%~98%
27.当管段内空气流速不变时,风管的阻力是由降低空气的 来克服的。
A.动压
B.静压
C.温度
D.流量
28.凡属机械破碎筛分的粉尘大多符合 ,特别是舍弃两端的粗大和细小尘粒以后。
A.正态分布
B.对数正态分布
C.威布尔分布
D.不确定的分布
29.所谓 就是合理地布置送、排风口的位置、分配风量以及选用风口形式,以便用最小的通风量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A.通风方法
B.局部通风
C.气流组织
D.全面通风
30.电除尘器是利用电场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设备,对粒径 的尘粒,效率可达98%~99%。
A.2{图}
B.5{图}
C.10{图}
D.1~2{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