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X》在线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
D.政策执行
2.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的著作是( )
A.《史记》
B.《战国策》
C.《资治通鉴》
D.《论语》
4.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
A.政策问题的认定
B.政策目标的认定
C.政策方案的认定
D.社会问题的认定
5.公共政策学诞生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20世纪5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
6.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
A.管仲
B.孔子
C.孟轲
D.荀况
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
8.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
A.社会抽取能力
B.社会控制能力
C.社会规范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
9.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是被宣传了一通,而未被转化为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属于公共政策失真表现中的( )
A.政策表面化
B.政策替换
C.政策缺损
D.政策扩大化
10.“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11.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12.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 )
A.政策均衡
B.政策终结
C.政策持续
D.政策调整
13.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理性分析方法强调( )
A.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数学计算
B.逻辑推理和定性思辩
C.案例分析和定性思辩
D.价值偏好和案例分析
14.通过逐步减少对公共政策的投入、减少公共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以最终达到完全终止公共政策的目的,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15.“如果反复观察到某种事实,则某个确定的结局将以一个确定的概率发生。”这一论断,属于( )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16.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17.旧的公共政策由新的公共政策所代替,但所面对的公共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各种需求基本上没有变。产生的新公共政策或者是方法上的变化,或者是操作程序上的更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旧的公共政策所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实现原定的公共政策目标,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18.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走过了一条( )的道路
A.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
B.组织化——学科化——产业化
C.组织化——产业化——学科化
D.产业化——学科化——组织化
19.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政策原定的要求,属于公共政策失真表现中的( )
A.政策表面化
B.政策替换
C.政策缺损
D.政策扩大化
20.( )被认为是公共政策学的奠基者
A.德罗尔
B.西蒙
C.史密斯
D.拉斯韦尔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1.政策终止是由于( )
A.政策功能的消失
B.责任与权利的解除
C.组织的缩减或撤销
D.新政策的开始
22.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有( )
A.执政党
B.公民
C.民主党派
D.国家领导人
23.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过程包括( )等阶段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终结
24.政策依其涉及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
A.政治政策
B.文化政策
C.经济政策
D.基本政策
25.中国的官方决策者包括( )。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代表大会
C.国家行政机关
D.国家司法机关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26.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更重要
27.传统行政学认为,政策往往是由“政治”部门制定的,行政执行部门只是执行政策。
28.成本—收益分析是评估一项公共政策在实现既定目标上所发生的功效,以及因此所需投入的成本。
29.政府所面临的重要政策问题,大都是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
30.公共政策评估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撰写公共政策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