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20春学期《管理心理学》在线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32.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学家是 ( )。
A.泰勒
B.法约尔
C.梅奥
D.伯格
2.6.研究者通过感官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并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然后分析记录资料,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是( )。
A.案例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3.172.按照决策性质的不同,可将决策分为( )。
A.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B.战略性决策与战术性决策
C.竞争型决策与非竞争型决策
D.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
4.129.“兄弟反目,夫妻成仇”是指人际关系变化的( )。
A.反向驱动
B.离向驱动
C.同向驱动
D.利益驱动
5.166.在一般情况下,在完成简单任务时,( )的群体效率较高。
A.异质结构
B.同质结构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6.170.成员的共同性是影响和制约群体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的( )是最关键的因素。
A.群体的规模
B.群体的领导者
C.群体的地位
D.共同利益与目标
7.29.社会测量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
A.莫雷诺
B.梅奥
C.赫茨伯格
D.勒温
8.60.“人重言重,人微言轻”,这符合影响社会认知的( )因素。
A.认知者
B.认知对象
C.认知方法
D.认知情境
9.19.( )第一个提出“人事心理学”这一名称。
A.斯科特
B.雨果·闵斯特伯格
C.斯特恩
D.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10.1.管理心理学产生于(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102.以下关于态度形成的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的态度只有到了内化阶段才最稳固
B.每一个体都能完成从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这一态度形成过程
C.在态度形成过程中,从服从到内化需要经过多次反复
D.态度形成的内化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最长
E.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并非截然分开
12.48.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有( )。
A.赫茨伯格
B.法约尔
C.韦伯
D.泰勒
13.62.以下对错觉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A.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因其由客观刺激所产生,所以就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C.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是引起错觉的原因
D.错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完全是由主观原因所产生
E.知觉的选择性导致了错觉得以产生
14.36.个性主要包括( )。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自我意识
D.领导心理
E.管理心理
15.49.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将人类的行为分为( )。
A.个人行为
B.群体行为
C.团体行为
D.组织行为
16.140.影响人际关系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 )。
A.互惠互利
B.性别相悦
C.品质吸引
D.交往情景
E.情感诱发
17.108.在费斯汀格看来,解决认知失调的方式有( )。
A.搁置冲突
B.增加新的认知因素
C.强调某一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D.有效沟通
E.改变某一认知因素
18.186.一般说来,构成群体心理面貌的因素有( ),它们反映了一个群体的心理氛围。
A.群体规范
B.群体舆论
C.群体风气
D.群体感受
E.群体规章
19.83.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征包括心理活动的( )。
A.速度
B.强度
C.稳定性
D.指向性
E.灵活性
20.105.影响态度改变的客观因素包括宣传者的( )。
A.影响力
B.智力水平
C.隐藏动机
D.人格魅力
E.情境因素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92.个性的动力结构又称为个性倾向性结构,是个性中最基本的层次,是个性发展的原因( )。
22.73.“一见钟情”符合了社会知觉效应中的首因效应( )。
23.114.对青少年来说,来自同伴的赞许声比来自父母的反对声力量要大得多,这符合态度形成理论之一——学习论中的强化理论( )。
24.145.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发展了社会测量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 )。
25.74.在感知熟人时,社会知觉效应中的近因效应起更大作用( )。
26.195.首属群体概念是由社会学家米勒于1923年提出来,又称初级群体( )。
27.53.一般说来,访谈法可以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结构化访谈、非结构化访谈和选择性访谈。
28.162.在现实生活中,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属于短期人际关系探讨的范畴( )。
29.150.一个看重学历而自己又失去拿高学历机会的人,会尤其看重甚至喜欢高学历的朋友,这属于人际吸引条件中互补因素的影响( )。
30.110.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A、B因X而交往频率越低,不一致时就越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