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东大20春学期《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甲15周岁,在绑架他人之后将人质残忍地杀害,甲的行为( )
A.构成绑架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
C.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D.不负刑事责任
2.为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客体称为()
A.犯罪的一般客体
B.犯罪的直接客体
C.犯罪的同类客体
D.犯罪的复杂客体
3.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上必备的要件是( )
A.危害行为
B.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
C.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
D.危害结果
4.甲将毒药投入仇人乙的茶杯中欲害死乙。乙喝下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甲见到后非常害怕,急忙将乙送到医院抢救。但2个小时后乙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犯罪预备
5.下列关于没收财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没收财产是指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
B.没收全部财产的,可以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要的生活费用
C.在判处没收财产时,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D.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
6.甲在他人室内正在盗窃,忽然听到房门“咣”的一声,甲随即跳窗逃走。原来门的声音是风吹的。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非罪行为
7.甲、乙夫妇因8岁的儿子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非常痛苦。一天,甲往儿子要喝的牛奶里放入"毒鼠强"时被乙看到,乙说:"这是毒药吧,你给他喝呀?"见甲不说话,乙叹了口气后就走开了。毒死儿子后,甲、乙二人一起掩埋尸体并对外人说儿子因病而死。关于甲、乙行为的定性,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遗弃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无罪
8.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9.刑事责任年龄是指( )
A.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实际年龄
B.被拘留时的实际年龄
C.被逮捕时的实际年龄
D.被起诉时的实际年龄
10.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11.以共同犯罪故意形成时间的不同,可将共同犯罪分为( )
A.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B.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
C.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
12.养花专业户甲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某日晚,乙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甲对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13.某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甲,参与了我国国内某犯罪集团的绑架犯罪,对甲的刑事责任应如何解决?()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B.适用其本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C.直接驱逐出境
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4.通过适用刑罚而对被害人及其亲属所发挥的功能是()
A.一般预防功能
B.特殊预防功能
C.安抚、补偿功能
D.法制教育功能
15.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
A.犯罪着手以前
B.犯罪着手之后
C.犯罪预备阶段
D.犯罪完成之后
16.甲为保护自己的果园,在果园周围拉上电网,白天关掉,晚上通电。某日晚有俩个小孩进入果园偷摘果实,被电网击中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事前防卫
D.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17.养花专业户甲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某日晚,乙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甲对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18.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 )
A.已满10周岁不满14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D.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19.在罪刑法定原则支配下,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
20.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上必备的要件是()
A.危害行为
B.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
C.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
D.危害结果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21.8.下列选项中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有()
A.某区人民检察院
B.某高校中文系
C.某市工商局
D.某私营企业
22.以下哪些情况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的同时犯
C.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23.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C.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D.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24.9. 以刑法对犯罪主体身份是否有特殊要求为标准,可将犯罪分为( )
A.基本犯
B.身份犯
C.加重犯
D.非身份犯
25.9. 犯罪主体要件的意义在于()
A.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
B.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之一
C.是区分一罪和数罪的标准之一
D.是影响量刑的因素之一
26.法律上的认识错误通常包括( )
A.假想犯罪
B.假想不犯罪
C.对罪名和刑罚轻重有误解
D.对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有误解
27.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在于( )
A.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不同
B.对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意志不同
C.犯罪的时间不同
D.犯罪的地点不同
28.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是指( )
A.实足年龄(即周岁)
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D.以公历的年月日为计算的标准
29.依据法律规定,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对不属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既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B.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C.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D.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以判处死刑,但必须在其生育或者流产后才能执行死刑判决
30.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要求()
A.犯罪构成的明确性
B.处罚程度的明确性
C.处罚机关的明确性
D.处罚地点的明确性